记者陶春燕
临清作为运河古城和老工商业城市,历来有“亲商、重商、安商、尊商”的传统。临清市始终把民营经济发展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转变。
2022年,临清市民营经济税收收入占全市税收收入的80%,为社会提供了90%以上的就业岗位;在全市各类市场主体84828户中,民营市场主体占比达99.34%。尤其是在全市225家规上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就有217家,占比达到96.4%,营收总额占全市工业营收总额的80.3%。全市已呈现出“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发展态势。
临清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宏介绍,临清市90%的单项冠军企业、98%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所有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都是民营企业;全市78%的研发经费来自民营企业,92.4%的科技创新平台设立在民营企业。特别是三和纺织、宇捷轴承、博特轴承等一批民营企业已经成长为细分行业的领军企业,涌现出一批“好品山东”等知名品牌。
临清民营企业是全市对外开放的重要推动者,全市民营外贸企业占全部外贸企业的96.5%,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占全市的85.7%,其中出口额占全市的97.6%。无论是开发“一带一路”新兴市场,还是发展跨境电商、公共海外仓等新兴业态,民营企业都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临清市联合中国轴承工业协会、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和山东农机工业协会,共同研究出台了《临清市轴承、纺织服装、农机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谋划发展道路。
通过开展“双百行动”,举办轴承产业高层论坛、全产业链发展大会、数字赋能实体经济山东行轴承产业专场等活动,为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好服务。目前,临清轴承产业、纺织产业先后获评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轴承产业获评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
坚持引导产业数字化转型。通过组织100余家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问诊”,全市上云企业达2841家、设备1.6万台,同时还积极开展“工赋临清”行动,已经引导150家中小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更是打造了一批“晨星工厂”“黑灯车间”等数字化标杆。其中,三和纺织已建成智能化纺纱车间,整体工艺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22年,三和纺织列全国棉纺织百强榜第9位。通过建设轴承数字经济园区和赋能中心,发挥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云轴联平台作用,构建轴承产业“智慧大脑”,不断加快推进智慧市场和物流园区等项目落地,促进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高效流通,打造中国轴承产业链数字经济总部,带动轴承产业向千亿级迈进。
临清市已经连续举办了8届临清·中国轴承产业高层论坛暨展会,向社会各界展示了临清轴承产业发展良好态势。在前不久落幕的第八届临清轴承展会暨高层论坛上,共吸引了全国各地的831家企业参展,展出面积达到3.6万平方米,展出面积是历届展会之最,较上届展会增长50.3%。
p__ji_zhe_tao_chun_yan_lin_qing_zuo_wei_yun_he_gu_cheng_he_lao_gong_shang_ye_cheng_shi__li_lai_you__qin_shang__zhong_shang__an_shang_
_zhong_shang__an_shang__zun_shang__de_chuan_tong__lin_qing_shi_shi_zhong_ba_min_ying_jing_ji_fa_zhan_zuo_wei_zhong_dian_gong_zuo_lai_zhua__shi_
xian_liao_cong_wu_dao_you__cong_xiao_dao_da__cong_ruo_dao_qiang_de_zhuan_bian__2_0_2_2_nian__lin_qing_shi_min_ying_jing_ji_shui_shou_shou_ru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