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旅游报
图虫创意 供图
□ 本报采访组
挑选线路、确定价格、达成意向、签订合同、展开行程……对于经常参团出游的游客来说,这套流程再熟悉不过了。可是,这其中也会藏着商家套路,一次自以为是去“薅羊毛”的“低价”旅程,竟被“随意变更行程”“宰客”“强制购物”“被滞留”等情况充斥着,这感觉真的太糟糕了。近段时间,面对旅游市场复苏过程中再次冒头的不合理低价游,旅行社从业者、旅游行业管理者和游客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一个问题:“不合理低价游真就治不了吗?”
套路多且深
直到看了网络上的“甩团”消息,今年70岁的赵先生和老伴才想通,明明参加的是300元/人的赴山东5日游特惠旅游团,为何到最后竟花出了上万元?“这趟旅游,景点没去几个,购物店倒是进了不少,我们尽为那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都是为您的身体好’的话术买单了。”赵先生很是郁闷。
其实,赵先生的孩子是不同意老人参团的。但是,赵先生坚称,这个信息是小区一家杂货铺店老板在他们的团购群里发布的。这家店老板人好心善,待群里人像家人一样,他推荐的不会有问题。然而,事非人愿,这个杂货铺也在不久前搬走了。
“现在参加不合理低价旅游团的大部分是老年人。这些旅游团的招徕手段多变,但都擅于打感情牌,很容易获得老年人的信任。”有业者透露,小卖铺、菜市场、地铁站口等都是这些旅游团“引流”的入口。
采访中记者发现,还有一部分游客是“明知山有虎”仍要去参团的。65岁的福建游客张女士告诉记者,在有了“去年报了一个价格便宜的旅游团,刚上大巴车就被要求收取800元额外景区游玩费”的经历后,这次她特意选择了8000元/人的品质团去新疆旅游。但是,她身边有不少同龄人依然热衷选择带购物环节的低价旅游团。
tiao_xuan_xian_lu__que_ding_jia_ge__da_cheng_yi_xiang__qian_ding_he_tong__zhan_kai_xing_cheng___dui_yu_jing_chang_can_tuan_chu_you_
de_you_ke_lai_shuo__zhe_tao_liu_cheng_zai_shu_xi_bu_guo_liao__ke_shi__zhe_qi_zhong_ye_hui_cang_zhuo_shang_jia_tao_lu__yi_ci_zi_yi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