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 > 正文
四川农业大学分数线|下田李村的变迁
2023-06-03 21:58来源:新华社编辑:独仲司

本文转自:九江日报

■ 张 勇

一天,我在街上散步,忽觉有人招呼,回头一看是下田李村的老李。他对我微笑示意,熟人相见分外惊喜,回想往事尽是道不完的感慨。老李热情地拉着我,滔滔不绝地聊起了家常。他告诉我,现在生活好了,家里有小洋楼,村里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好日子……说着,真诚地邀请我去他家做客。

记得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在彭泽县浪溪镇上班,一个秋天的下午,我们镇政府工作人员协助税务部门下乡收税。

吃完晚饭,镇政府安排我们来到浪溪村开展税收工作。我被分到浪溪村所属的自然村,名叫下田李村。全村姓李,三十户人家,青壮年皆外出打工,只有老少留守。村内十分寂静,往日来此处走亲访友,村里人们喜笑颜开问这问那,而今日各家大门半掩半开,屋内人影依稀晃动,少有人出头露面。我壮着胆儿走进一户相熟的人家,我家跟他家是故交。我试着向主人老李解释此行目的,希望他能理解我的工作,老李一脸惊讶地问:“你们怎么晚上不休息,也上班吗?”“噢,噢……”,我一时尴尬,不知如何回答,急忙扭身告退。我随即转入邻近的一户人家,一位中年妇女愁眉苦脸欲言又止,不料老李随后而至,告诉我:“她丈夫几年前患病,因缺钱不得及时医治而逝,大女儿读初中,小儿子幼儿园,正在愁学费呢!”我仔细打量着这位母亲,似曾相识,她的确去镇政府申请过困难补助……我默默却步。就这样,我出一家进一家,半文无收。傍晚时分,我两手空空赶回交差。我觉得此行有辱使命,羞愧与不安交织于心头。岁月匆匆,此事一晃30多年过去了。这其间我也一直忙于工作,加上与下田李村相隔遥远,很少有闲光顾。不过,我心里总是时刻关注,时刻惦念下田李村咋样了。今日街头偶遇老李,怎不叫人喜出望外。老李盛情邀我去下田李村他家做客,正合我的心意,我当即爽快答应。

车子驶进下田李村,村前白石雕栏,花团锦簇,村中高楼栉比,窗明几净;亭台水榭,错落有致。正当我惊叹于村貌巨变之时,几个学童背着书包迎面而来。老李的儿子说:“这些孩子赶上好时代,九年义务教育免费啦!”小李的确读书不多,但人挺精明,努力学习技术,积累信息,捕捉商机,沿海打工返乡创业,在地方政府的扶持下,工厂办得红火,当地村民也陆续返乡,在他的企业里上班,亦工亦农,腰包一天天鼓起来。

迈步李村,已经难觅当年陈旧的蛛丝马迹。老李给我当向导,我沿着宽阔整洁的廊道前行,一路欣赏山村风光。前方走来一位显得稍胖的妇女,有似曾相识之感,半晌我才认出,她就是老李昔日的那个女邻居,如今富态可掬,她笑着打趣我:“稀客,稀客!又来征税?”我笑着说:“不是不是,今天故地重游,来看看变化的。”聊起当年的状况,女邻居既感慨又激动地说:“穷日子出头了,我的两个孩子在政府资助下,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现在政府早已不征收屠宰税和各种税收,反而下发各种农业补贴,如粮棉补贴、耕地补贴等,还按月发放老年人养老金,治病有医保,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有吃有喝就怕不能吃。他爸若是地下有知,定会笑慰九泉。”说着说着,女邻居竖起大拇指说:“为党的好政策点赞!”是啊,生活美满,今非昔比,女邻居的言辞洋溢着感恩之情,表达贫困人民脱贫的喜悦之情。

告别李村,告别老李父子,老李挥手对我说:“欢迎下次再来做客!”我一面大声回应“一定”,一面默默祝福下田李村在党的光辉照耀下,放飞梦想,不断发展,村民们的日子,一天天更加滋润起来。

you_ren_zhao_hu__hui_tou_yi_kan_shi_xia_tian_li_cun_de_lao_li__ta_dui_wo_wei_xiao_shi_yi__shu_ren_xiang_jian_fen_wai_jing_xi__hui_

xiang_wang_shi_jin_shi_dao_bu_wan_de_gan_kai__lao_li_re_qing_di_la_zhuo_wo__tao_tao_bu_jue_di_liao_qi_liao_jia_chang__ta_gao_su_wo_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