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铁道报
“1435看守点,7504次列车接近。”“1435看守点正常。”5月24日8时,防洪看守工赵世俊紧盯电脑屏幕,仔细确认安全后用对讲机向司机回答。约4分钟后,一趟列车安全驶过山坳里的陇海铁路甘肃省境内I级防洪看守点。
定西工务段管内的陇海铁路天水至甘谷段线路依山傍水、高堤深堑,再加上湿陷性黄土地质,每年汛期都要经受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
“为确保汛期行车安全,我们结合防洪隐患排查和反复的安全风险研判,最终在管内陇海铁路确定了38处防洪重点地段,汛期在安全风险较高的2处I级防洪点设置看守点,安排专人24小时看守。”定西工务段副段长薛多辉介绍。
今年56岁的赵世俊是定西工务段陇西桥隧车间的一名桥隧工,今年已经是他和搭档何国栋汛期坚守防洪看守点的第十个年头了。他们所负责看守的陇海铁路1435公里处I级防洪点,一直是定西工务段汛期防洪关键处所之一。
“这个防洪点边坡高陡松散,存在崩塌落石的安全隐患,对我们看守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责任心要求也更高。”赵世俊在徒步巡检过程中,时不时拿起望远镜仔细观察山体状态。
防洪点地处山坳里,看守人员需要先从工区乘坐近半个小时的工程车,再抬着饮用水等生活必需品,爬上陡坡、穿过钢梁桥、跨过渭河,步行约450米才能到达这个不足30平方米的看守房。
“防洪看守工作责任重大。我们每天除了要对看守点630米范围内的山体、路堑和桥涵等设备徒步巡检2遍之外,还要紧盯电脑屏幕,查看设备状态,和过往列车做好联控应答。”赵世俊介绍。当通知有列车接近时,他会立刻起身走出看守房,戴好安全帽、手握防护旗,身体站得笔直,迎接过往车辆。
他们早上交接班后,一直忙于巡检设备、迎接列车和视频盯控,连一口水都没顾上喝。听到肚子咕噜咕噜叫个不停,两人这才发现已近午餐的时间了。
“老赵,今天我带了些五花肉,你炒上一荤一素两个菜,再配个西红柿鸡蛋汤,咋样?”“没问题。”二人简单分工后,赵世俊进入厨房,挽起袖子开始准备饭菜,何国栋则继续坚守岗位,做好视频盯控和联控应答。
“单位给我们看守房接通了电,配齐了电磁炉、冰箱和电风扇等生活设施设备,隔几天还送来米面油,我们很幸福很知足!”赵世俊一边吃着饭菜一边笑着说。
陇海线旁,紫色的丁香花绚丽盛开。坚守在防洪看守点的赵世俊和何国栋却无暇欣赏。整个汛期,他们要在这里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但他们眼神里的专注和热情却从未改变。
p__ben_wen_zhuan_zi__ren_min_tie_dao_bao__1_4_3_5_kan_shou_dian__7_5_0_4_ci_lie_che_jie_jin____1_4_3_5_kan_shou_dian_zheng_chang__
kan_shou_dian_zheng_chang___5_yue_2_4_ri_8_shi__fang_hong_kan_shou_gong_zhao_shi_jun_jin_ding_dian_nao_ping_mu__zi_xi_que_ren_an_quan_hou_yong_dui_
jiang_ji_xiang_si_ji_hui_da__yue_4_fen_zhong_hou__yi_tang_lie_che_an_quan_shi_guo_shan__li_de_long_hai_tie_lu_gan_su_sheng_jing_nei_i_ji_fang_